为逐步推进“平台+模块”教学模式落实,适应新教学模式,新葡的京集团8814智能电子系教师自发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,只为更好落实“平台+模块”在各项教学工作中的应用。
当前教育背景下,我国高职教育具有知识系统性强,而知识互相渗透性弱;专业化、深度性强,而知识面狭窄、课程学时数多;课程体系刚性而缺乏弹性与柔性等特征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变化,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经济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,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。由此,高职院校开始普遍推行“平台+模块”的教学体系建设。
部分一线专任教师,适应该教学改革还存在差距。原本按部就班的教学安排,改由学科、专业共同知识的课程组成平台的教学安排,而同一平台的课程有着一定程度或难度上的层次区别,让教师感到为难。
智能电子系教师结合专业教学特点,吸收教学能力比赛经验,组织平台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学习研究。共同研究学生特点、设计项目任务、制订平台课程体系,使整个平台的课程,相互融合、渗透,而又各有侧重,使整个平台课程体系基础性、全面性得到加强。
“平台+模块”课程,通过设置合理的项目任务,让学生从不同学科、角度去分析、解决问题,提高了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,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。比如,在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中实施“平台+模块”教学体系以来,学生的学习任务减轻了,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创新,利用项目任务完成创新设计,把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,利用平台专业课程学习期间,在不同模块教师的指导下,完成了不少创新性的作品设计,变传统的理论试卷考试为项目过程考核,学生推出了大量的创新设计作品,近年已有一项发明专利、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被受理,创新、创作热情受到很大的鼓舞。
以“平台+模块”课程结构体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,已在智能电子系全面实施,在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反映,推进了智能电子系的教育教学改革。
图1 学生实物作品图
图2 平台课程组的老师们在教学研讨中
(新葡的京集团8814智能电子系 供稿)